1)第三百四十三章丰收季_假太监能有啥坏心眼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若说什么最能另人高兴,那无疑是大丰收了...

  秋收之后,随着一份份奏章呈送进京,朝堂上下都乐开花了...

  仅辽东一地,收成就是往年的三倍还多,番薯的种植成功,也让辽东百姓彻底告别了饥饿...

  京畿和江南等地在推行摊丁入亩后,收上来的税赋,也是成倍的增长...

  其实大明朝的税收制度,从来都是先让百姓吃饱肚子,是后期国力日下,再加之官员们中饱私囊,才逼着百姓将仅有的口粮都交出来...

  现在却再不会有这种情况,百姓家里有余粮,就不会再闹事...

  国库越来越充裕,意味着官员们做事再无顾忌,而且谁都知道杨大总管大方,所以官员们的待遇,肯定也就会越来越高...

  欢声笑语中,无数吹捧杨佑的折子,也如雪片般飞进大内...

  杨佑倒是淡定的很,国库充盈是好事,但他想干的事,其实也不需要国库出银子...

  白莲教的藏宝、蜀王家的积蓄...这些财富,足够他挥霍了...

  京郊的兵工厂已经开工,现在正按他的指示开足马力生产火器,以便给全军更新换代...

  辽东造船厂和江南造船厂,也都在日夜赶工建造战舰...

  按照杨佑的规划,大明起码得有三支或四支舰队,威慑外敌的同时,也能防止一家独大...

  “总管,按照日程安排,您今天下午要去讲武堂给士子们讲课,上午则会见西藏喇嘛以及五台山的几位高僧...”

  从司礼监出来,杨佑的秘书袁赋诚,就亦步亦趋地禀报道...

  下午的事先说,是因为在他想来,去讲武堂讲课,远比见僧人重要...

  袁赋诚是袁可立的孙子,杨佑是受袁可立之托,才将其留在身边的...

  这小子之前确实一身纨绔气,不过去辽东军历练回来后,就跟变了个人似的,做事沉稳认真,还改掉了所有不良嗜好,深得杨佑赏识...

  自杨佑在蜀中留下杨砍头的凶名后,喇嘛们就往京城跑的更勤了,在杨佑面前也更加的谦恭...

  这次他们联合内地僧侣来找杨佑,是希望扩大佛教在大明的影响力,最好能将佛教定为国教的...

  杨佑不信佛,但也不反对别人信,之所以答应见他们,则完全是出于礼节,也是对佛教的尊重...

  至于讲武堂讲课的事,却是某一天喝多了胡说八道的结果,他可以胡说八道,下面人却当真了,所以立刻就联系了孙承宗和袁可立两位校长...

  话说杨佑亲自参与的战事虽然不多,却还真是未尝一败,再加之人人都有攀附之心,所以听说他要去讲武堂讲课,学员士子们,无不欢欣,都翘首以盼地等着呢...

  不想杨大总管醒酒就把这茬给忘了,直到袁赋诚提醒...

  呆愣一下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lo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