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247章 比武将还激进的文官集团_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247章比武将还激进的文官集团

  对于灭亡吕宋国,大明内部出现了三种声音。

  第一种是反对。

  未经请示擅自动兵,灭掉大明承认的藩属国,这有违礼法。

  以后列国会怎么看待我们?我们还怎么以宗主国自居?

  我大明乃天朝上国礼仪之邦,自当以德行教化,蛮夷自然臣服。

  不用想,这种人以文学贤良居多。

  第二种是支持,蛮夷之辈畏威而不怀德,只有打疼他们才会听话。

  “你们是真傻还是当咱傻?靠狗屁道德要是能让四夷臣服,天下早就实现大同了,还会发生那么多次朝代更迭?”

  “竟想行刺大明使节劫掠商船,实乃罪大恶极。”

 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想法。

  当然,现在这一切都只是他的计划,后续具体该怎么做,还需要仔细斟酌。

  至于什么道理?

  呵……我们帮亲不帮理。

  文臣心中一阵轻松:“陛下圣明。”

  不将敌人打服了,敌人怎么可能会听你讲什么道德之言。

  他们反对的也不是打,而是未经朝廷允许擅自打。

  俺们文官里好不容易出一个灭国之才,可不能让你们军方给害了。

  “王道需要以霸道为辅助,否则就会被蛮夷视为软弱。”

  关键他是鸿胪寺少卿,妥妥的文官。

  也同样处在学习阶段,至今未发一言。

  一个使节团,几天就把一个国家给灭了。

  朱雄英放下衣袖,顺势擦去眼角的眼泪,说道:

  毕竟朝堂自有朝堂的规矩,还是不要太出格的好。

  况且我们还占着理呢。

  什么礼法、什么规矩、什么道德,都没有大明强大来的重要。

  “既然你们认为靠礼法、德行可以感化蛮夷,那就去草原感化北元吧。”

  现在文官是可以统驭武将的,高级武官的升迁,文官依然拥有很重的发言权。

  但没有决策权,起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。

  朱雄英最后总结道:“朝廷要赏罚分明……如此方能服众。”

  “又在宴会上刺杀赵少卿等人,事发突然来不及请示朝廷,他们也是迫于无奈才用兵的。”

  以往朱元璋最讨厌这种争吵,咋地?把咱的朝廷当菜市场了?

  这就是你给我出的点子?

  新政让他们受到了最直接的好处,对大明的归属感拉到了新高。

  后来反应过来,首功是赵秩这个文官的,立即就改变了立场。

  “哈哈……”武将则笑的特别大声。

  然后文武双方再次吵了起来,只是这次他们双方完成了角色互换。

  核查结果上交给皇帝,最后用不用依然是皇帝说了算。

  早晚有一天,会重演文贵武贱的局面。

  至于原因,也很简单。

  只是朱元璋太强势,群臣反对无效,只能捏着鼻子认了。

  就这一句话,满朝文官没有一个敢接的。

  徐达出列道:“陛下所言甚是,无规矩不成方圆。”

  摊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lo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