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六百零二章 让皇帝低头_辽东钉子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温体仁不敢说辩才无双,但是也差不多能舌绽莲花,把崇祯忽悠的天旋地转,言听计从。面对着张恪,他的忽悠功力却一下子被打回了原形。

  如果按照朝廷的办法剿匪,只会像秦末,唐末,元末那样,杀了一批流寇,再冒出一批,无穷无尽。而朝廷的兵力有限,财力有限,陷入这个泥潭,就是万劫不复,直到被彻底消耗光了为止。

  虽然温体仁不愿意相信这个判断,可是理智告诉他,事实就是如此。流寇从兴起到如今,已经经历了好几次惨重失败。

  第一次进军山西的时候,总兵曹文诏利用从义州兵手里弄到的武器,痛击流寇,打了一个胜仗。随后乔福领兵消灭了张献忠,极大鼓舞了士气,明军接连获胜,李自成等人不得不退到了四川,就连闯王高迎祥都死了。

  可是结果呢,失败没有几个月,流寇就重新扯起大旗,再度铺天盖地而来。

  其中的道理崇祯想不明白,可是温体仁一清二楚。

  就如同张恪所说,杀了流寇的首领,暂时压下去,但是老百姓依旧吃不上喝不上,等到朝廷的力量一松,流寇就再度冒出来。

  而且要命的是每次爆发,流寇的破坏力都更大,经历过失败的流寇会吸取教训,变得更狡猾,至于朝廷呢,则是因为横征暴敛,民心尽失。等于是朝廷不断制造流寇,把百姓推到流寇一边,如此下去,还有个不亡国吗!

  纵观中国的历朝历代,真正被异族打败的只有宋朝。而推究宋朝的原因,也是因为天灾**,朝廷财政崩溃,进而军队崩溃,恰巧此时异族势力强大,其实没有异族侵入。大宋多半也会亡在层出不穷的流寇之中。

  身为首辅,温体仁比谁都清楚问题在哪里,他甚至都有些绝望。

  倒是张恪给他开出了药方,要解决流寇问题。就要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,十分力量,有三分用在剿匪,七分要用来安抚。

  这就要投入巨额的金银粮食,同时还要各种授权。比如战乱频发的地区土地要收归朝廷,再平分给百姓,要提供口粮和农具,要减免税赋,要帮着他们重建家园,要重建行政体系……

  如此繁杂的工作换成别人都没本事做得来,唯有张恪在辽东试验过。外有建奴雄兵,辽东军民经济完全崩溃,就靠着张恪的努力,愣是几年时间恢复过来。把中原交给张恪,是有希望成功的,当然也仅仅是希望。

  张恪还告诉温体仁,即便是如此,也没法彻底解决流寇,因为中原的问题是人多地少,土地多年耕种,地力衰减,已经没法承载那么多的人口。因此必须向海外移民,这一点他已经在布局。

  “朝中诸公皆认为本王袖手旁观。坐视流寇闹大,殊不知没有本王的百万移民,朝廷要面对的流寇只怕就要多了一百万!眼下是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lo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