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八十二章 毕业了_盛夏1981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眼看要毕业了,学生们的工作分配成了最热门的话题。

  这年代的大学生分配相当的程式化,教委联合其他部门,根据国企、机关单位、事业单位用人需要,制定分配计划,然后下发给高校,由高校根据计划表,推荐合适人选。

  说是推荐,其实就是确定了,所以高校在其中的作用最大。

  这会的工作分配,不说一分定终生,那也能定大半辈子。毕竟,出国考研的是少数人,敢自寻门路创业的更少,绝大多数学生还是要跟着分配走。

  而在整个过程中,学生跟单位是互相不接触的,直到结果揭晓。

  徐柠记得,他们班毕业后分配的方向也是五花八门,但专业对口的还真不多。几十年后,大部分都算是事业有成,有的是企业老总,有的是地方事业单位领导,还有……反正级别都不低。

  不过,后来流行一个说法,金77银78,这两届毕业生才是发展最好的,因为那时太缺人,基本毕业就委以重任。

  徐柠当年分配的是教育部门,工作还算顺遂,就是工资太低,后来还是选择辞职出国又自己创业了。

  当然了,那是当年,现在的徐柠干脆不打算参加分配了。

  六月,徐柠迎来了自己的毕业答辩。

  负责答辩的俩老头全程板着脸,严厉的吓人,学生们胆战心惊的一个接一个上台。不过结果总算还不错,基本都顺利通过了。

  答辩结束,至此,徐柠的大学学业就算彻底结束了,只需要等着毕业证跟学位证下来。

  这会的学生们没有找工作的压力,一直到去分配的单位报到前这段时间,是彻底的无事可做。

  毕业答辩结束后,学生们成群结队的在校园里欢呼笑闹,走着走着,不知谁起了个头,大家突然就合唱起来。不是离别的歌,而是黄河大合唱。

  徐柠拿着照相机,跟大家聚在未名湖边,帮每一个人拍照留念。

  “同学,帮个忙!”

  徐柠朝不远处也在拍照的一个学生喊道:“帮我们班拍张合影吧。”

  那学生倒是没二话,过来接过照相机,然后徐柠就跟全班同学站在一块。

  咔!

  快门按下,京大图书馆系81级毕业生就在未名湖边留下了这唯一的一张合影。应到五十一人,实到四十九人,缺了两个之前保送留学的。

  可以料想的是,等各奔东西之后,他们很大概率再也不会有聚的这么齐全的机会了。

  徐柠知道,当年就是如此。

  人的一生要碰到很多人,但绝大多数只是过客,谁也不会想到,哪一次见面之后就将再无相见的机会。

  拍完照,大家依然聚在一块,一个学校爱乐者合唱团的同学拿出了吉他,坐在石头上弹唱着俄国民歌《让我们举杯》,其他人跟着打拍子。

  “我们要去拥抱世界,我们要在时代的大潮中追波逐浪……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lo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